可能是最白話好懂的聲音解讀!(上)
日期:2017-05-19 10:08:09 發布者:本站
聚音寶作為聲音領域一個全新的黑科技產品,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關于聲音的疑問,比如“我的音箱聲音明明開得很小,為什么還是覺得聲音很大?”或者 “為什么我在室內聽到的聲音特別大,去戶外了就覺得聲音小很多了呢?”......
諸如此類的問題,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:什么是聲音,如何度量聲音, 音量多少才能被聽到...
以下是科普部分:
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 ◆
1:頻率
當我們談論聲音的時候,有兩個度量單位我們要先搞清楚,一個是聲波頻率,一個是分貝。
首先聲波,聲波(Sound Wave或Acoustic Wave)是聲音的傳播形式,由物體(聲源)振動產生,用頻率表示。
人耳可以聽到的聲波的頻率一般在20赫茲至20000赫茲之間。
按頻率劃分,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;頻率20Hz~20kHz的聲波稱為可聽波;頻率20kHz~1G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;頻率大于1GHz的聲波稱為特超聲或微波超聲。
我們常說的聽力范圍,就是指這個頻率,20Hz-20000Hz是人的聽覺范圍。
我們知道許多動物的聽力范圍遠超人類:
另外,人耳的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的,損失的大多是高頻,成年人通常只能聽到16000~17000HZ左右的高頻聲音。
2:分貝
分貝(decibel)是一個度量聲音響度(強度)的單位,常用dB表示,大約等于人耳通常可覺察響度差別的最小值。
0分貝并非指沒有聲音,而是通常人能聽見的最微弱的聲音。聲音的分貝高的話也能聽見,不過會對人體有害。
典型場景下的分貝數:
聲音壓力每增加一倍(人的直觀感受是音量增加一倍),聲壓量級增加6分貝。
不同分貝下,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?
按普通人的聽覺
0-20分貝 | 很靜、幾乎感覺不到 |
20-40分貝 | 安靜、猶如輕聲絮語 |
40-60分貝 | 一般.普通室內談話 |
60-70分貝 | 吵鬧、有損神經 |
70-90分貝 | 很吵、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|
90-100分貝 | 吵鬧加劇、聽力受損 |
100-120分貝 | 難以忍受、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 |
120分貝以上 | 極度聾或全聾 |
所以, 為了保護聽力,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分貝;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,最好不超過70分貝;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,最好噪音不超過50分貝。(......現在被很多人群起而攻之的廣場舞,所制造的噪音大概在80-90分貝......)
3:環境噪音
關于這一點,我們都有這樣的認識:當你在一個吵鬧的酒吧的時候,你需要大聲講話對面的朋友才能聽到, 而當你身處一個安靜的圖書館,很小聲的耳語就能被聽到,所以說當回答“多少分貝的音量是能夠聽到”的時候,我們需要考慮當時所處的環境的音量,即環境噪音。
通俗的講, 一般而言聲源發出的聲音必須超過環境噪音,才能被聽到。例如,普通辦公室的環境噪音是70分貝左右,你說話的聲音就得超過70分貝才能被別人聽到。
所以最開始的那兩個問題——
“我的音箱聲音明明開得很小,為什么還是覺得聲音很大?”---因為你是在一個非常非常安靜的,幾乎”針落可聞“的地方聽,那當然是這樣的。
“為什么我在室內聽到的聲音特別大,去戶外了就覺得聲音小很多了呢?”---因為室內的環境噪音比戶外小的多啊,安靜的室內環境噪音可能就20-30分貝,一般戶外的環境噪音可能到了60-70分貝。
好了,今天就普及到這里,我們還有最后一個知識點“聲音是怎么傳播的”沒有講到,我們下節課繼續!